4月7日,“大學校長論壇:就業與教育”圓桌討論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。討論開始前,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(左一)、紐約大學副校長RosalineMayLee(左二)與悉尼大學校長MichaelJ.Spence(左三)等熱烈交流。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杰攝
-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杜穎
來自5個國家、在多樣體制下工作的教育家們匯聚在一起,將會有怎樣的觀點碰撞?4月7日晚舉行的“大學校長論壇:就業與教育”圓桌會上,教育專家們就大學教育發展提出不同觀點。嘉賓認為,盡管可以汲取就業市場上的某些需求,但大學教育依然是致力于對學生長期素質的培養,有別于職業教育的技術培訓,因此無需完全為就業市場“折腰”。
大學教育應為學生職業生涯負責
高校擴展,培養的畢業生不斷增加,但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得到保證?高校與就業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?在當前很多大學生面臨著“畢業即失業”窘境下,高校到底能賦予大學生什么……一系列的困惑不僅存在于中國,也是全世界教育機構都面臨的考驗。
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校長ElliotHirshman認為,高等教育應適當地融入行業引導,而不是全部。他說,學生還在高中的時候就要告訴他們結構性的機遇。其實最好的就業是讓學生們學會自己創業,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就設有刺激計劃,教大學生建立一個企業和幫助他們運營企業,“我們還營造了商務環境,現在我們的大學中有13個公司是學生自己創立的,我們通過課程來教給他們技能?!?/P>
印度ApeejayStya大學校長SushmaBerlia提出大學教育還是要基礎至上的觀點。她說,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數,所以我們需要考慮就業的問題,但是大學更要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狀況?!按游頤塹墓ぷ魘導峽?,我們沒有把就業導向放入教學大綱中,在未來的幾年我們也不會改變這個基本的導向?!?/P>
印度NIIT總裁VijayKumarThadani認為,針對就業的教育應該是職業教育要做的事情?!澳愕玫攪私逃灰歡ɑ岬玫焦ぷ?,但如果你要找工作就一定要接受教育。大學的教育由學術人士構建,大學不應該為了就業而改變大綱。但相對來說,職業教育實際上是和大學教育互補的,能夠提供技能。最佳的解決方案是,如果你想馬上找到工作,那你應該去接受職業教育,大學教育應是更多地從長遠的角度,讓學生為今后一生的職業生涯而做準備?!?/P>
大學教育不能僅為一份工作
大學教育最該關注的是什么?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認為,大學教育應關注能力構造和全面發展。他說,在與300多家企業合作開展的一項調研中,無論是來自于職業教育學院,還是大學校園,面對“什么是企業眼中的好員工”這一問題,企業方的要求是:必須具備更多的能力。有能力進行原創,可以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,要有領導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。這就意味著大學需要關注全面發展,需要讓學生有適應不同工作的能力。
澳大利亞精英教育學院院長祝敏申也認為,大學教育決不能僅僅是針對一份畢業生的工作。他說,大學教育有兩個作用,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,同時我們自己也是“雇主”。我們應該問自己,培育的畢業生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?身上所具有的技能是否能勝任我們的工作。
作為民營企業辦學的代表,江蘇遠東大學執行校長于海發則認為,一個學生,只要把知識學好了,就不怕沒有工作,關鍵在于怎樣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術上的成果,或者說是把知識轉化為產品和服務。
大學教育需要兼顧長遠
“教育關系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命運。作為大學的領導者,我們不僅關心一個學生的就業問題,還要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?!敝泄逃式渙饜嶧岢ふ灤率と銜?,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應該關注三個問題:一是公平問題,大學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;二是注重大學的質量;三是允許大學教育多樣化,允許有新的探索和實踐?!叭綣黿鍪俏司鴕到械吶嘌?,那世界的變化太快了,你的畢業生根本得不到長遠發展。因此大學教育需要有一個遠近兼顧的思想。
就業固然重要,但萬丈高樓平地起,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大學四年里安排好自己?章新勝給出了三個建議:一是建議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要往下走,基礎打多深、多寬,決定未來的路能走多遠;二是建議不要在工作上要求完全對口;三是不僅僅把眼光局限在中國的就業,也要放眼全世界,打造自己成為復合型國際人才,尋求更多的發展。